
孕期尿路感染(urinarytractinfection,UTI),是產前最常見的非產科類并發癥。UTI可引起早產、敗血癥、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,嚴重者可導致死亡。孕期的下尿路感染發病率在1%~4%左右,孕期上尿路感染(腎盂腎炎)的發生率在0.5%~2%左右。
近期,JOHNSTONC等在BMJ發表了關于孕期尿路感染的診療流程。下面請準備好小本本,你要的簡明診治要點來了!
問診問啥
1.胎兒情況,孕婦其他可能影響胎兒健康的全身性疾病。
2.目前的尿路感染癥狀:尿頻、尿急、尿痛、腹痛否?
3.指示尿潴留或尿路結石的相關癥狀:恥骨弓上痛?血尿?肋脊角痛?
4.既往尿路感染史,尤其是孕期的尿路感染史。
5.陰道合并癥:合并細菌性陰道病?性傳播疾病(衣原體、支原體、淋病等)?
如何檢查
基本體征:體溫、脈搏、呼吸頻率,情況嚴重或懷疑敗血癥時應檢查血氧飽和度及血壓。
體格檢查:
視——患者基本情況,尿道、陰道口情況;
觸——膀胱區、腰部、腹股溝區、恥骨弓上區域柔軟度、是否有壓痛、淋巴結情況;
叩——懷疑輸尿管或腎盂結石時可行肋脊角及腰部叩診;
聽——聽胎心音(正常100~160bpm,12周時可聞及80%的胎心音),敗血癥時應聽孕婦心肺音。
妙手回春
大體思路:
1.送檢尿液培養。
2.出現敗血癥或全身感染征象時,各類標本采樣后,盡快使用靜脈抗菌藥物,孕早中晚期可用抗菌藥物推薦如下表。
3.無全身性感染癥狀孕婦,在尿培養結果出示前,應經驗性連續使用7日抗菌藥物治療,抗菌藥物選擇應根據當地常見感染菌種和抗藥菌種進行選擇,根據病情發展和培養結果進行調整。孕36周以前的下尿路感染孕婦首選7日抗菌藥物療法。
4.UTI的最常見感染菌種是大腸埃希菌。
5.如果疼痛癥狀明顯或者培養結果示為非典型性感染菌種,如變形桿菌、克雷伯氏菌,應考慮尿路結石,排查首選尿路超聲。
6.鼓勵初治效果不佳的孕婦繼續治療。
7.僅有菌尿癥(培養結果陽性而無感染癥狀)患者的治療存在爭議,目前指南推薦第一次尿培養陽性結果后再培養一次,抗菌藥物治療4~7天可能有效。
8.孕期B族鏈球菌感染應考慮是否合并絨毛膜羊膜炎或者新生兒疾病,確診后應立即使用7日抗菌藥物療法,分娩過程應持續4小時使用青霉素G預防感染。